weibo:顾墨卿_日落铃兰瑞瓦肖
曹荀本命|墙头甚多|人散曲无终
吃一切君臣cp
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
青史几行名姓,北邙无数荒丘

【风起长林】持心淳正,情义千钧

风起长林播出很久,种种原因一直到过年在家才看,还顺带将第一部重看了一遍。
回想起当初看最后一集那句“风从未停止”时关于庭生与太子的猜测,谁也不曾料到第二部里他们是这样的好。萧选说,坐上那个位置,人都是会变的。是啊,真实历史中这样的例子还少么,“亲者为仇,爱人相杀,这就是皇家,这就是帝王”,就算没有手足相残,作为君臣,能不相互提防猜忌的也是寥寥。
最开始看时,我觉得荀首辅要限制长林王府并没错,只是手段不可取罢了。直到惠王当堂被杀,众目睽睽皆认为平旌有过。当平章去狱中核实了解真相,长林王在御前说平旌是被陷害的,空口无凭,可陛下立时便相信了,没有一丝半毫的犹豫,甚至也不需要叫平旌与拓跋宏来演示一遍,就那样相信了。我心中暗暗一惊,终于觉出自己的浅陋。
萧歆信任长林王,不是出于一个皇帝对领军大将的信任,不是君臣的信任,而仅仅是因为他是萧庭生。
历史上难能可贵的互相信任的君臣,那也是从君臣开始的,而后才是师友,才是兄弟。无论如何那层君臣身份总是在那的。
萧歆和萧庭生不是。对于萧歆来说,他从始至终都把萧庭生看作是兄长。即使后来有君臣之分,他也是像相信自己兄长那样信任着庭生的。
萧歆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皇帝。所以他才拥有很幸福的一生。幼时有母亲和奶奶的看顾,父亲和苏先生的教导,还有庭生哥哥的爱护。长大后庭生一直保护着他与他的国土,还有懂事的孩子和子侄,大臣或许有闹心的可也是一心为国。最大的不足可能是没有遇到深爱的女子,那也并没什么。皇家能有这样的温情脉脉,已是难能可贵了。陛下驾崩之前,一直担心庭生哥哥,弹幕里提到他应该学汉武立子杀母。可他是萧歆啊,在他心里情义重逾千钧,就算皇后再蠢,彼时她也不曾犯过什么大罪(瘟疫之事皇帝不知),杀人诛心是帝王手段,但我知道萧歆是不会这么做的。这个皇帝,会微笑着说“你就是管了”,会语重心长地说“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”,会气急地说“朕不允准”,他满心都在为萧庭生考虑,从没想过利弊得失。在晚辈子侄面前,他也从不摆皇帝架子,纵容着平旌和元时玩闹,对飞盏说“在我这儿还拘着”。萧歆真的是一个很温柔很率真的人。
庭生的一生比萧歆苦难得多。生于掖幽庭,看尽世上最丑恶的人心,受尽各种责辱磨难。幸甚,他也同样被很多人爱着。从暗中庇护了他们母子的纪王、靖王,到救他出苦地的梅长苏。拨开乌云,得见苍天,此后人生也算平顺。虽经历丧妻丧子丧弟之痛,可萧庭生从没有沉郁下去。他给人的感觉是平和,好似高原出平湖,澄澈清明。他倒映出人世权谋争斗、蝇营狗苟,留在心间的只有青天白云、朗朗乾坤。正如老阁主那句“志不在此,非不能也”,我感觉萧庭生正是儒与道的结合,是身处朝堂心远江湖,不是指逃避责任的归隐,而是精神上的自由超脱。他的胸襟与格局是醉心于名利权势之人所不能理解的,正在于那一颗从没改变的赤子之心。萧庭生这一生,虽多苦难,并无遗憾。最终他魂归梅岭,终得回家。
我不禁想象那样的光景:除夕夜里,景琰伴着静太后坐在堂上,纪王和豫津得了新曲,请宫羽姑娘演奏,言侯端坐一旁喝茶,蒙大统领守卫在侧,少年萧歆央求庭生带他出去放鞭炮玩,门口的暗影里月白长衫的身影消散在风中。
按第一部时间线来看,如果萧歆是柳皇后的孩子,那他应该是没有见过苏先生的。但他肯定能在父兄的描述中怀想那位国士的风姿。也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回忆怀念,琅琊榜中的人物才显得更加真实而动人。

评论 ( 1 )
热度 ( 34 )

© 顾墨卿 | Powered by LOFTER